古斯托:马雷斯卡是顶级教练,他比波切蒂诺更注重战术
2025-07-12
初识足球的少年时代,常听闻一种说法:“中国或许缺乏顶尖的球队,却拥有最出色的球迷。”彼时懵懂,不解“出色”的准绳何在,却也为这份赞誉感到几分自豪。然而,岁月流转,见识增长,方才懂得“出色”二字承载着何其沉重的分量——回望某些中国球迷的言行,实在难负此名。
近期中超联赛第17轮,津门队伍与蓉城球队的交锋便是一面刺目的镜子。比赛中,主队看台针对客队球员韦世豪的辱骂,彻底逾越了文明的底线。那些污言秽语,恶毒地指向他的至亲父母与爱人,其密集与不堪令人窒息,最终竟生生将这位球场硬汉骂至泪洒当场。
然而,蓉城一方是否全然无辜?追溯不久前的客场比赛,当津门球员作客蓉城主场时,迎接他们的同样是震耳欲聋的、充满恶意的嘲讽,甚至有人拿对方球员巴顿离世的父亲作为低俗的谈资。目睹此景,不禁痛心疾首:一场竞技,何以成为剥落人性外衣的仪式,让人甘愿退行至如此不堪的原始状态?
足球,被誉为人类智慧与力量凝结的华美乐章。但在我们这里的某些角落,它却异化为部分人宣泄兽欲的管道。更令人忧惧的是,这种弥漫的戾气——无论表现为肢体冲突还是语言暴力——绝非孤例。放眼国内各层级足球赛场,攻击球员及其家人隐私的污言秽语已成常态,“国骂”在其中竟显得“温和”。看台上,甚至不乏父子同场“并肩”辱骂对手,乃至小学生模样的孩子,也能指着职业球员口吐秽语的“奇观”。这不禁让人疑虑,这种低俗与暴戾的习气,是否已如同某种扭曲的“家风”,悄然植根于某些“球迷”的“传承”之中。
津蓉之战后,诸多媒体疾呼球场应遵循“祸不及家人”的基本底线。这呼吁本身,便透着一股深切的悲凉——一个本该融入血液的朴素道理,竟沦落到需要被反复重申和强调的地步。往浅处看,这是个体教养的集体塌陷;往深处想,在当下网络解构盛行、以恶俗为梗的风气中,社会整体道德的基准线正不断下移。试想,当“不得虐待动物”这样关乎生命尊严的底线共识都面临挑战时,又如何能奢望那些在网络与现实中被原子化的个体,在喧嚣的看台上恪守“祸不及家人”的底线?
编辑:李慧
一审:李慧
二审:汤世明
三审:王超